你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瞿秋白纪念馆观感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19-11-12浏览次数:366


江南多才子,常州有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瞿秋白这位温文尔雅的江南书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堪称江苏人民和常州人民的骄傲。1935618日,福建长汀,瞿秋白唱着《国际歌》《红军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坦然走向刑场。到达刑场后,他盘膝而坐,微笑着对刽子手点头说:“此地甚好。”

在主题教育活动之际,马院直属党支部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接受了一场灵魂的再次洗礼。


瞿秋白, 18991月出生在江苏常州。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0年以《晨报》特约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先后撰写多篇通讯,对苏俄的政治、经济、外交、工人组织、党的建设等做了系统阐述。

19215月,经张太雷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党组织,1922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1月,瞿秋白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


19251月,瞿秋白在党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后来,在党的五大、六大,他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7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重要贡献。会后,他担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主席,主持党中央工作。


19311月,瞿秋白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但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并肩战斗,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4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2月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词拒绝。6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已逝去多年,但他的信仰与理想、责任与担当,都留在历史的注脚里。位于他的家乡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故居原为瞿氏宗祠,纪念馆则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方式全面、科学展示瞿秋白革命、光辉的一生。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约有20万人到此参观,学习烈士精神。

“瞿秋白在其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瞿秋白纪念馆副馆长唐茹玉说,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从此披荆斩棘,艰苦探索,为大众的事业贡献出全部精力和心血,做了许多开创性、奠基性工作。


在秋白纪念馆,我们了解了他艰辛的童年生活。

他祖籍江苏宜兴,18991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由于瞿秋白头发上生有双旋,父母为其取名双(或同音字霜、爽)。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将母亲也接到那里,并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母亲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1917年春,瞿纯白调外交部任职,瞿秋白也随同北上到北京,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免费入学),学习俄文。

19195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参加了中南海总统府前抗议马良祸鲁的请愿活动,遭到逮捕,旋即被释放。

1920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

瞿秋白 - 政治生涯

陈独秀回国时,邀请瞿秋白回国工作,于是瞿也随同陈独秀回到北京。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同时,瞿秋白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新青年》的编辑,

1924年,国民党改组,瞿秋白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并来往上海广州之间,当翻译,参与一些国民党的工作(例如上海的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委员等) 。

1925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7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7-1928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

19284月,瞿秋白从上海经海路抵达大连,又改乘火车沿中东铁路北上,通过满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进入苏联。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

19307月,瞿秋白由于立场调和,被当地的党部指为机会主义和异己分子的庇护者,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8月中旬回到上海,主要任务是在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判立三路线。但由于瞿秋白“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于是在19311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不仅开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

19341月,由于无法继续留在上海养病,瞿秋白又回到瑞金(25日),担任教育人民委员的闲职。

红军长征后,瞿秋白带病留守南方。19352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宋希濂的国军第三十六师向贤矩部逮捕,618日,在长汀中山公园执行枪决。在被押期间(5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

瞿秋白 - 文学造诣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615日并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根据他临终前的自述,他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参与政治运动,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白曾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把瞿看作知己,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期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联赠予。瞿秋白也写过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鲁迅的杂文创作作了中肯的评价。瞿秋白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被处决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

瞿秋白 - 主要作品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多余的话》

瞿秋白 - 个人影响

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5420日,毛泽东主持作出的中国共产党扩大的67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瞿在192711月—19284月犯了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错误。1955年,瞿秋白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文化大革命初,被毛泽东定为叛徒,墓地被红卫兵破毁。198010月,中共中央为他恢复名誉。瞿秋白故居,于198232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中国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618日瞿秋白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邓小平书写。195012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最后,以一首秋白的小诗,再次向这位革命英雄致以崇高敬意!

一朝遇秋白,一生念秋白:

秋白的精神不死,年年如故居的桂花,沁人心扉。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文字|葛翠柏 张春梅

摄影|唐永干

责任编辑|葛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