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的通知

发布者:孙国友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次数:759

校有关单位、部门: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更好发挥规划课题促进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推动江苏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经研究决定,从今年11月起组织开展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类别

课题设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委托课题”四类,共设立800项左右。

“重大课题”聚焦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战略性与政策性问题,按照规定程序征集遴选,最终由省教育厅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拟设立10个左右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采用“揭榜招标”方式进行研究。

“重点课题”是围绕《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确定的研究领域,结合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而设立的课题,拟设立560项左右。

“专项课题”根据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重点领域或关键环节而设定。本次设“苏教名家专项”“青年专项”“初中教育专项”“乡村教师专项”等4个专项课题,拟设立160项左右。

“委托课题”为省教育厅或省有关教育组织委托的课题,分经费资助和非经费资助两类。经费资助课题有:“职教教学创新团队”“体卫艺及国防教育”;非经费资助课题有:“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李吉林情境教育”。拟设立60项左右。

二、课题选题

“重大课题”的选题、申报方式、申报时间另行通知。“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在《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领域》(详见附件1)的指引下由申报人自主确定课题名称。《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领域》只指明大致的研究方向,不是具体的课题名称。“委托课题”必须围绕《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委托课题选题指南》(详见附件2)所列出的选题进行申报,不得修改课题名称。

三、申报条件与资格

1.“重大课题”申报人一般须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2.“重点课题”申报人为江苏省内从事教育工作的个人。

3.“专项课题”申报人要求如下:“苏教名家专项”课题申报人应具有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公布的“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相关资质条件;“青年专项”课题申报人须为江苏省内且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以202210月底为止);“初中教育专项”课题申报人须为江苏省内义务教育初中学段校长和教师;“乡村教师专项”课题申报人须为江苏省内乡村教师(认定按照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执行)。

4.“委托课题”申报人要求如下:“职教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申报人须为江苏省内省级以上双师团队领衔人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研究课题尚未结题者,不得申报)申报者须联合校外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团队共同参与,每课题不得少于4个省级以上双师团队。“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申报人须为江苏省内师范类高校或有教育学科高校的教师。“体卫艺及国防教育”“李吉林情境教育”申报人均须为江苏省内从事教育工作的个人。

5.申报人有在研省教科规划课题、未结题的不得申报;申报人主持的课题未完成被取消的不得申报。

四、申报程序与方式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网络申报,申报分两步进行:

一、1110日前有意申报的老师将申报信息汇总表(见附件3)电子版发至272371227@qq.com;

二、1124日前根据科研处反馈的账号信息登录“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系统”完成申报工作。

请注意,不申报汇总表的老师将没有资格进行系统申报。

 

联系人:付晓婉;联系电话:84755776

 

附件1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领域

附件2: 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委托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3: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汇总表.xls

附件4:重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

附件5: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doc

附件6:委托课题申报评审书.doc

附件7: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活页.doc

 

        南京体育学院科研处

                      2022111


附件1

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领域

 

1.教育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实践的理论建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改革经验研究;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研究;教育法制理论研究;当代社会教育两大功能关系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等。

2.教育史研究

中国教师史研究;中国学生史研究;中国城市学校与城市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研究史研究;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研究;欧美职业技术教育史研究等。

3.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重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民办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人力资源强国及强省建设相关教育指标体系研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研究;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县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高等学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高等教育资源优化与结构布局战略研究;终身教育体制与机制建设研究;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指标体系研究等。

4.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重大教育决策评估研究;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研究;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教育管理体制“管办评”分离改革研究;教育督导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高考社会化可行性及实施途径研究;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财政扶持政策研究;教育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研究;教育中介组织的功能及管理研究;教育法律纠纷的特点与应对机制研究;教育行政执法的手段与效能研究等;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队伍建设研究;免费师范生培养和使用机制研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机制研究等。

5.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与评价监控研究;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现状和对策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与公告制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研究;学生校外学习状况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研究;不同发展地区普及学前教育的模式研究;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和培训机制研究;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研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研究等。

6.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分类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建设教育强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与评价体系研究;提高高校绩效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研究;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科专业管理制度研究;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办法研究;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保障机制研究;完善中国特色学位制度研究;高校学生管理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及监测研究;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机制研究等。

7.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职业教育招生模式改革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与预警机制研究;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与补充机制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职业教育制度执行监管机制研究;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定位和功能研究;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高职有机衔接的机制研究等。

8.德育研究

网络环境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策略研究;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道德文化的当代困境及其教育应对方法研究;时代精神与道德教育改革研究;传统德育思想资源现代转化研究;学生公民教育研究;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师德建设与考核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其培养研究;高校学风建设与学术规范教育研究;学术诚信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等。

9.教育心理研究

网络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与贯通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测评系统研究;儿童青少年人格评价体系构建与健全人格培育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育策略研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研究;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研究等。

10.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学校体育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学校体育质量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大、中、小学体育目标衔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学校体育设施、场馆建设与器材配备现状及标准研究;学生审美品质和能力培养研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在职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研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建设研究;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青少年肥胖干预研究等。

11.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惠及全民的教育信息化支撑体系应用示范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研究;面向学习创新的数字化教育装备开发与应用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在线学习分析模式与工具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效益评估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促进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等。

12.成人教育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建设研究;学校和社区互动与合作研究;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与资源整合研究;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农民、新市民教育研究;农民工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创新研究;“国培与省培计划”实施的模式创新及有效性研究;闲暇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的质量保障研究等。

13.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民族地区教育文化适应与就业问题研究;中国特色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等。

14.比较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研究;创新型国家发展过程中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合作办学模式比较研究;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比较研究;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比较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管理制度国际比较研究;科普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外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中外学校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小学校车制度的比较研究;国际教育援助的比较研究;中外杰出人才群体比较研究等。

15.江苏教育家研究

江苏教育家的群像和主要特点研究;江苏教育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风格的研究;江苏教育家诞生的口述史研究;区域文化与江苏教育家形成的相关性研究;江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与实践探索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江苏教育家比较研究;江苏教育家的社会影响与区域贡献研究;江苏教育家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等。

 

 

 

 

 

 

 

 

 

 

 

 

 

 

 

 

附件2

2022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委托课题选题指南

 

“职教教学创新团队”

 

1.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及能力形成研究

2.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建设目标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3.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建设机制及保障体系研究

4.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共同体文化建设研究

5.职业院校双师团队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6.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技术技能积累及转化研究

7.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深化“三教”改革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8.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深化课堂革命的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9.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教学研究机制创新研究

10.职业院校双师团队高质量技能教学创新研究

11.职业院校双师团队高质量教材开发创新研究

12.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增值性教学评价创新研究

13.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创新“课程思政”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4.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创新高品质课程资源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5.职业院校双师团队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16.职业院校双师团队创新“岗课赛证”融通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7.职业院校双师团队服务学生生涯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体卫艺及国防教育”

 

1.体育课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

2.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研究

3.《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制度》优化实施研究

4.基于师范认证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5.小升初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研究

6.提升学生体育社团绩效的创新实践研究

7.学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8.近视防控的家校联动机制创新与实证研究

9.学校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10.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11.美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2.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及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构建

13.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下的美育综合改革实践

14.美育评价制度改革与评价体系建设

15.普通高校军事课课程思政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1.学科教育

1)陶行知生活教育与中小学语文生活研究

2)陶行知语言特点研究与教学改革

3)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性阐释及应用研究

4)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师范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2.劳动教育

1)新时代陶行知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课程创新研究

2)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3)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融入地方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3.师范教育

1)陶行知大爱精神在师范生教育情怀养成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2)陶行知艺友制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

3)陶行知处境不利儿童教育思想研究

4)陶行知学视域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5)陶行知思想指引下基础教育强师培训的路径研究

6)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课标落实与实践的启示

7)陶行知思想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8)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师范生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

 “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研究”

 

1.李吉林及其教育思想研究

1)李吉林人格特征分析

2)李吉林之路对培养新时期四有好教师的启示

3)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整体架构与内在逻辑研究

4)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形成、发展与演变研究

5)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特质研究

6)李吉林儿童观研究

7)李吉林课程观研究

8)李吉林学习观研究

9)李吉林审美教育思想研究

10)李吉林野外教育思想研究

11)李吉林创新教育思想研究

12)李吉林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2.新时期情境教育发展研究

1)在情境中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研究

2)有效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3)基于情境的深度学习研究

4)情境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5)培养儿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6)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学力发展的研究

7)情境性评价研究

8)各学科情境教学实践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