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印迹、点亮薪火传承”实践团第三站:寻访红色文化,追寻伟人足迹

发布者:孙苏扬发布时间:2021-07-23浏览次数:77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722日上午9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踏寻红色印迹,点亮薪火传承”实践团来到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参观青年毛泽东编写《湘江评论》旧址。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任修业学校历史教员。在这里,毛泽东白天教书,晚上在此主编《湘江评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其撰写了四十余篇稿件,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做好了思想准备。在《湘江评论》创刊102周年的伟大纪念日,在这样一个回望初心的日子里,成员们在感受《湘江评论》担当与责任之余,更多的是传承思想,立下鸿鹄之志,接续奋斗,做铸就中华脊梁的民族复兴之追梦人、圆梦人!

下午15:00,“踏寻红色印迹,点亮薪火传承”实践团赶往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智睿等二僧办学。书院改为学堂以后,便有大批爱国志土如唐才、黄兴、陈天华等人,以及先烈邓中夏、蔡和森等都求学于此。

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在19181919年间,毛泽东曾先后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自己动手做饭,到爱晚亭锻炼身体,在赫曦台与他的同伴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研讨革命真理,并创办了《湘江评论》,岳麓书院也因此成为新民主义诞生的重要地点,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印记。同时毛泽东受到了其“实事求是”校风的深刻影响,从此“实事求是”成为了之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理论思想。

岳麓山中清风峡,一座“爱晚亭”是长沙人赏秋的胜地,亭名源于唐人杜牧的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抚摸亭柱,仿佛触摸到过往的历史。

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红色故事,宣读热血沸腾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与青年毛泽东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先辈创刊时的热情澎湃和光荣使命,传承爱国主义思想,争做新时代接班人。作为青年大学生,点亮薪火传承,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