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专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 思政课堂线上教师培训会

发布者:葛翠柏发布时间:2022-11-14浏览次数:32

11月5日——6日,辽宁省研学实践教育咨询中心和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线上教师培训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葛翠柏带领马院部分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

该培训旨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更快深入学习、把握、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坚持用好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着力增强思想引领实效。会议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二十大精神理论创新融入思政课程的方法和途径探索;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十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培训;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探索与思考。

教师培训心得:

朱晓林: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文件,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了解,特别是要讲清楚过去5年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深入学习和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小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把文件精神向课程体系转化、文件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

蒋艳:通过参加沈阳工业大学和辽宁省研学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线上教师培训会”,深化了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理解和解读,尤其是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从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绝大多数都在探索现代化的进程,都在从不同的方式、方法探索什么是现代化、怎么发展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所教课程,将党的二十大理论融入教材、走进课堂,帮助青年学生读懂二十大报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前进道路!

张春梅:通过本次关于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研学培训,使我更加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的新思路、新战略和新举措,进一步深刻体会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纲领性文献的重要性。学会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准融入、有机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应方法技巧,特别是如何将之有机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课程之中,例如将伟大的建党精神带入到相应内容中去,从历史逻辑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使学生更加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体会到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王博识:参加两天的研学活动,对“现代化”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在我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提到了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让学生掌握了解是需要一定的理论铺垫的。程美东教授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现代化蕴含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我从中了解到现代化在我国最早提到的时间,中国式现代化既让我国走向富强,同时也有打破欧美学术语言桎梏的重要意义。在历史上有四种现代化道路,经过实践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封建改良的现代化都走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符合我国实际。

孙凤兰:11月5日——6日我参加了辽宁省研学实践教育咨询中心主办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线上教师培训会”,系统地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本次培训的课程包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蕴含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建议等问题展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洞察世界格局变化,总结新时代发展成就,直面“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明确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的要求,为思政课教师更好运用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提供了基本思路。

培训证书

文:陈美杉

图:葛翠柏、朱晓林

审核:葛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