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

整体情况介绍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由校本部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两部分组成,分别服务运动健身相关系列实验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实习和相关科学研究。实验室总面积8000平米,设备总资产6000多万元。

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组成


1、设施环境及仪器设备情况

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近年来在省教育厅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省优势学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资助下,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运动健身评估及训练教学实验设备。其中20127月投入使用的面积为500平米的运动健身综合训练中心,使校内实验室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作为主要实验实践平台的运动健身综合实验中心是目前国内设计理念最前沿、设施最先进、集约化信息化程度最高、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运动健身中心。中心硬件条件一流,配置有中央空调及新风系统,200英寸高清投影以及扩音系统,中心还建设有专门的爆发力综合训练墙和攀岩墙,大大丰富完善了运动健身综合训练手段,这些设施和条件将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良好平台。除该综合实验平台外,本中心的实验室还包括运动心肺功能实验室、健康体适能实验室、运动康复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可分别开展心肺适能测试评估训练、成人体质健康测试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代谢体适能测试评估与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处方综合制订等方面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

实验中心主要仪器设备包括:美国keiser气阻力量训练系统、美国Keiser电磁阻力功率车、美国Woodway履带式跑步机、美国PowerPlate振动训练仪、挪威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美国BTE动作模拟和仿真评估系统、意大利Tecnobody平衡仪和本体感觉姿势板、芬兰David脊柱功能康复与测评系统、法国LPG HUBER核心力量测试评估及训练康复系统、奥地利IM全身功能性力量测试训练系统、荷兰MR CUBE运动控制魔方、芬兰Polar团队心率监测系统、意大利BTS无线表面肌电仪、澳大利亚Smartspeed速度灵敏训练系统、美国HYPOXICO人工低氧系统、爱沙尼亚TMG肌肉状态检测分析仪等。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拥有的其他体适能设备还包括德国H/P/COSMOS科研跑步机、美国MAX-Ⅱ大型心肺测试系统、意大利K4b2小型便携式心肺测试系统、意大利COSMED体适能及体重管理系统、Pony FX小型肺功能仪、飞利浦运动心电血压监测系统、飞利浦连续动态心电血压监测系统、瑞典Monark有氧及无氧功率自行车、意大利ESAOTE彩色多普勒彩色超声系统、美国产Actigraph三维加速度传感器、日本TANITA身体成分测试仪、美国GE超声骨密度仪、国产成人体质测试系统、国产学生体质测试系统、国产全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诊断仪、国产肌肉血氧参数测试仪等。


体适能综合训练中心 (1).JPG运动心肺功能实验室 (1).JPG


2、实验教学队伍情况

在实验队伍方面,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团结进取的实验教学与管理团队。中心现有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共52名,其中实验教师9名,实验师3名。实验教师中教授10名,副教授13名,40岁以下实验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博士9名,在读博士2名。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培养对象1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8名。专职实验管理人员9名,其中,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3名,实验员5名,40岁以下实验管理人员全部具备硕士学位。由于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对于教师实践经历和实操经验要求较高,本实验中心特别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充分利用南京体育学院特有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平台,号召和鼓励教师深入高水平运动队开展体适能训练实践,从而很好地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运动健身教学指导教师。实验教师中有3名教师分别担任国家队及江苏省省队运动健身教练,1名教师担任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师,这些教师长期在运动队开展运动健身科学训练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从而极大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运动健身实验实践教学。


3、实验教学情况

在实验教学方面,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服务我院所有专业运动健身相关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这些课程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处方、健身原理与方法、体质研究与应用、体能训练、运动疗法、代谢病康复学等。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综合实验、感觉机能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综合实验、有氧无氧能力测定综合实验、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试设计性实验;运动处方课程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心肺适能综合测试、心肺适能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制定、力量适能综合测试、力量适能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制定、柔韧适能的综合测试、柔韧适能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制定、个体体适能综合评定与运动处方设计应用;健身原理与方法课程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规范化有氧运动方案设计与实施、规范化力量训练技术演练、规范化力量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规范化柔韧训练技术演练、规范化柔韧训练方案设计与实施、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技术考试实操与演练、综合健身方案设计与实施;体质研究与应用课程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人体形态综合测量、人体机能综合测试、人体运动素质综合测试、体质综合测试与评价;体能训练课程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灵敏素质评价与综合训练、平衡素质评价与综合训练、协调素质评价与综合训练、速度素质评价与综合训练、爆发力素质评价与综合训练、反应能力评价与综合训练、现代功能性训练器械实操与演练、功能性训练设计与实施、不同专项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方案设计与实施;运动疗法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关节被动活动技术演练与实操、肌肉牵拉技术演练与实操、关节松动术演练与实操、肌力增强技术演练与实操、肩周炎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腰椎与颈椎牵引技术演练与实操、体位转移技术(偏瘫患者、截瘫患者)演练与实操、轮椅训练、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训练、全髋置换术的运行疗法设计与实施、有氧耐力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偏瘫患者上肢与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计划设计与实施、偏瘫患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NF技术)设计与实施;代谢病康复学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冠心病病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糖尿病病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代谢综合征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肥胖症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病康复方案和运动疗法设计与实施。在上述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外综合实践等不同层次,其中,绝大部分实验内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课外综合实践。

QQ图片20140703102610.png

学生在进行实践考核



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服务专业对象

QQ截图20140708100832

4、实验室运行

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作为我院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典范,同时为适应运动健身实验教学课内外兼学、强化课外实践学习的内在特点,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在开放运行管理方面一直走在我院各实验室前列。本实验中心做到完全开放管理,一方面学生可在体适能实验课程以外的时间到实验中心进行再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面向南京体育学院所属11支省优秀运动队开放服务,主要为各运动队提供竞技训练和康复训练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全面参与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从而得到难得的一线实践学习机会。这也是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个显著特色,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锻炼不是仅仅是自己自学或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更是以优秀运动队为实践平台,通过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全面参与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从而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并使得这一锻炼过程在大学四年期间可以不间断持续进行,从而为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体适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学生全神贯注为运动员治疗伤病.JPG学生上健身指导课.JPG

学生在运动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

运动健身实验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结合企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工作内容。为学生就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与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运动健身实验中心通过凝练学科优势研究方向,将运动与体质健康、步态分析及矫正鞋垫制作,青少年儿童体力活动促进、青少年运动与营养等多个创新方向与实践创新活动、实验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同时将教学、科研的成果不断转化应用于竞技、全民健身,形式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2012-2013年,实验中心教师共申请获得16项新型实用专利,专利发明研究迅速崛起,有了长足地进步。

到校外实践基地访问校外实践基地


5、实验室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汇总

序号

成 果 名 称

负责人

时间、获奖名称及等级、授奖单位

1

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构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王正伦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课程、实践、技能--“三轮驱动”社会体育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王进

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化探索

张蕴琨

2012“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教育厅

4

不同运动项目足底压力特征与鞋的生物学研究

宋雅伟

2012,中国体育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


6、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实践中心将在未来五年预期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创建一流中心),构建两个体系(科研教学体系,运动康复服务体系),加强三个建设(硬件设施,师资队伍,育人环境),发挥四个功能(突出实践教学,重视科研教研,搞好社会服务,加强交流合作)”的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努力将实践中心建立成为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培养以运动促进健康的优秀人才,从而提升实践中心的服务能力;辐射到社会,为国民提供运动健康监测、运动健康评估、运动健康促进以及运动健康干预上的服务,建立区域一体化的“运动健康服务”模式;做好运动健康的相关科研工作,为运动健康服务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支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提升中的运作效率。通过科学谋划,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推动中心全面进入“突出服务、重视科研、搞好教学、加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为五年内创建世界一流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7、预期建设成效

创建“理念先进,队伍优化,设施精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省内一流中心”。


实现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我校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办学特点,按照“全面完善,综合优化,突出强项,培育特色”的思路,不断丰富、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科学健身的需要,构建由“以常规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训练平台,以学科技术训练为主的学科训练平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综合训练平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创新训练平台”等四大平台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全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提供平台支持。

组建运动健康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坚持服务民众为主要原则,在服务的同时促进国民体质健康,构建中心-社会的运行模式并探索相应的运行机制。通过中心专业科学化的干预措施指导国民的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运动,从运动中享受科学运动带来的健康红利。从实践中认识理论,总结经验方法,反过来促进教学。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知识多,能力强,素质高,一专多能”的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系列措施。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二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三要提升师资队伍素质,鼓励中心教师和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学历、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培训或出国进修;四要实现师资资源共享,建立教授工作室和研究生工作室,将教授、博士、硕士等引入中心参加科学研究和健身指导;密切与教研室教师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运动健身、创新教育和教研科研中的有效指导作用。

完善教学条件建设,按照“全面达标,重点拔高,强化特色,注重创新”的思路,继续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和课程体系。强化健身相关的生命科学课程学习,使学生对运动健身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其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两者互相促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适度增加科学健身指导、专业运动休闲娱乐指导、专业健康促进和社区健康服务、专业运动设施管理和经营及专业运动健身和休闲营销策划等方面课程学时,尤其是增加这些课程实验实习课时数量,强化专业学习。以学校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育中心功能,发挥南京体育学院拥有先进健身器材的先天优势,培养学生对于运动健身、运动设施管理和经营及专业运动健身和休闲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为自己设计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同时积极的做好准备,有利于未来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

做好育人环境建设,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的思路,优化建设和完善周边环境、内部环境、人文环境、信息环境和安全环境,建成“景观环境优美、学术环境浓厚、学习环境民主、人文环境和谐”的适宜师生成长发展的一流育人环境“生态系统”。

最终发挥四个功能,(1)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是一种积累,积累需要时间。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配合实践教学,在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充分体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重视教研科研,按照“深化教研,强化科研,提升水平,促进教学”的思路,通过设立研究基金、组建研发团队、联合申请课题等系列措施,鼓励职工积极开展研究工作。(3)搞好社会服务,按照“立足南体,服务江苏,面向全国,示范辐射”的思路,针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多元化、品质化和丰富化的发展要求,服务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同时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积极为学校、运动队、社会和有关机构提供社会服务。(4)加强交流合作,按照“扩大交流,密切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展校际、校企、校地、校政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注重建立“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联盟和“核心伙伴”关系,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心又好又快发展。使中心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示范辐射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