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报】高温酷暑下 空调房里的训练就轻松吗? 没那么简单

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发布时间:2017-08-07浏览次数:342

原文链接:http://dfwb.njnews.cn/html/2017-08/07/content_35747.htm

 


    “右手发力,不要硬冲!手臂打直,保持重心!”在教练的指导下,10公分厚度的蹦床上,运动员正在翻滚完成着各种花样动作。
  “夏训中,我们每周保证10个半天左右的训练量,越是高温越要保证空翻弹跳时静心。”江苏省蹦床队领队陆春龙说,“我们会针对运动员的年龄、力量等不同素质一一指点,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和快。巅峰这个词离常人很远,离运动员很近。巅峰对于他们而言是毕生的追求,却只能在有限的职业生涯里去追寻。训练时就像去银行存钱,比赛时就像去银行取钱。比赛时展现出来的稳定性、爆发力和柔韧度都离不开训练时调整状态,培养节奏,包括在三伏天里做好调养伤病。”

  ●冷萌小知识

  记者:蹦床只能青少年参与?
  陆春龙:其实蹦床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年轻化”。现在甚至有不少想体验蹦床训练的青少年,被灌输了“蹦床是小朋友玩的”这种观点而羞于参与。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操作规范,蹦床并没有年龄限制。在国外有不少蹦床俱乐部、蹦床公园。希望随着越来越多蹦床专业人士的指导,蹦床可以成为参与度高的健身项目。

  击剑

  击剑的运动场地是一条约15米长2米宽的金属剑道,动作看上去也只是进进退退,似乎运动量不大,其实不是这样。
  “身穿厚实的剑服进攻还击,反复进退相当于不断地往返跑,非常累人。一道漂亮的出击与保持得恰到好处的距离考验着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和专注。”南京体育学院击剑自行车管理中心任小新副主任说。
  刚结束弓步练习的一位击剑运动员正在“晾”她的护面。她介绍:“不晾一晾就收起来会臭烘烘的。因为护面里面有海绵衬垫,吸汗后汗津津的。特别是下巴处,满头的汗流下来全部积在下巴处的海绵垫内。除了戴护面,身上还要穿上衣、裤子、防护背心‘三剑套’,手戴羊白皮皮手套,还有覆盖到膝盖的长筒袜绑腿。全副武装后堪比从头到脚裹了棉被。”

  ●冷萌小知识

  记者:击剑比赛中,运动员经常会大叫一声是为什么?
  任小新:在击剑的现场,除了剑与剑碰撞的铿锵之声,你最常听到的就是偶尔运动员会高叫一声。这是因为在充满礼仪的击剑比赛中,选手间戴着护面不能进行很多语言交流。尖叫一方面是自我鼓励,一方面是气势上威慑对手,同时也是在看不清脸的情况下出声提醒裁判自己刺中了对方。

  今日立秋,训练结束的远动员们也会聚在一起吃西瓜,贴秋膘。
  夏秋交际,经历着高温苦夏的南京人,盼着能早点儿暑去凉来。
  但在南京体育学院,这个青春灼人的夏天还没有结束。
  本报记者 耿春晓/文
  丁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