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南京体育学院校歌的启事

文章来源:党委发布时间:2020-02-20浏览次数:1355

广大师生员工、校友,社会各界朋友:

校歌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学校发展的文化符号,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为进一步传承南体优良办学传统,弘扬南体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师生员工、校友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经研究决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南京体育学院校歌。有关事宜如下:

一、作品要求

1、歌曲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立意深远。歌曲长度控制在3分钟内,适合合唱、重唱等不同形式的演唱。

2、歌词简洁凝练,朗朗上口,耐人寻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历史、精神内涵等。

3、曲谱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易于传唱,催人奋进。简谱或五线谱均可。

4、词曲可同创,也可分别创作。歌词、歌名须附释文或说明(包括主题思想、创意说明、相关注解等),最好附配器或试唱录音资料。

二、投稿方式

1、投稿人须将歌词或谱曲用word文档进行编辑,电子音频文件为MP3格式。

2、请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邮箱907088373@qq.com(邮件名称:南京体育学院校歌投稿)。

3、来稿应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详细联系地址或工作(学习)单位、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4、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25-84755211

三、截止日期

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20日。

四、评选办法

1、学校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校歌”评选组,按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选;

2、应征作品由校党委宣传部汇总整理后交评选组进行初选,确定入围作品;

3、入围作品在校园网主页及官方新媒体平台刊登,供师生及广大网友评议,广泛征求意见;

4、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校歌”评选组进行复选,提出推荐方案报校党委常委会议审定;

5、根据评选结果,对入选的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奖励,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若干名。

五、注意事项

1、应征作品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须保证作品的原创性,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2、凡入围的获奖作品,南京体育学院有权修改或部分采用应征作品内容。作品一经采用,知识产权和著作权归南京体育学院所有,署名权归作者所有;

3、作品可由一人或多人完成;

4、未尽事宜,由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欢迎全校师生员工、校友及社会各界朋友惠赐佳作!

 

南京体育学院

2020年2月19日

 

附件:学校简介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滨江四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足球学院)、运动健康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体育产业与休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运动员教育教学管理部、继续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和奥林匹克学院(民办机制)11个单位,15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32名;竞技训练设有乒羽学院、网球学院(中国网球学院)、体操学院、击剑学院、游泳学院5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355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C类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个,实习实训基地8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5人23人次20项次获奥运会冠军,101人311人次197项次获世界冠军,180人489人次362项次获亚洲冠军,其中99人161人次119项次获亚运会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3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04.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3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8部;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20多部;发表论文4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0余篇,SCI、EI、CPCI-S 35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设有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科学训练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22人(含民办机制12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0人(民办机制4人)、副高级职称111人(民办机制4人)、中级职称115人(民办机制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8人、硕士学位231人(民办机制55人)。教练员有117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0人、高级教练44人、一级教练32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2人次、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0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9人,硕士生导师110人(含外聘38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统,不断完善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秉承“严和朴实”校训,以“体育特色、国内一流”为目标,以培养各类优秀体育人才为根本,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大学,为江苏省和国家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